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科研平台 >> 正文

在场主义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7-21 [来源]: [浏览次数]:

在场主义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以下称“中心”)于2025年4月在乐山师范学院成立;中心聘请著名学者、南京大学丁帆教授、在场主义散文创始人周闻道先生、四川电视电影学院章勇教授为中心名誉主任与客座教授;丁帆教授手书题写了中心名。

丁帆手书中心名

乐山师范学院与“在场主义”和周闻道

“在场主义”创始人周闻道(本名:周仲明)曾说,1981年就读于乐山师专(“乐山师院”的前身)中文系,开启了他的文学梦。可以说,“在场主义”的根在乐山师范学院。

由周闻道为首发起,由周伦佑构建其散文理论,“在场主义”创立于2008年3月8日。作为文学(散文)流派,“在场主义”已成为目前中国散文界最先锋、最活跃的文学流派以及当代文学史绕不开的重大事件,引起海内外文学界高度关注。10多年来,“在场主义”散文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流派理论,被《文艺报》、《文学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华商报》,百花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等隆重推出。国内公开出版的在场主义散文流派丛书、年选、获奖作品选和单行本已32部,1000余万字;在大学教材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散文现象》《大学语文》等以及中学语文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辅中,都能见到对周闻道及在场主义文学的介绍。

“中心”定位与组织

中心作为学校内设学术机构,依托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和“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开展创作和研究工作。中心现设名誉中心主任3人,中心主任1人,常务副主任1人,副主任2人;学院、中心经与眉山文联、作协,乐山文联、作协、评协联合建设,中心成立时有创作员与研究员共68人,涵盖高校学者和川内作家、文艺评论者。

FEF2685FA7AA69A24088BDD1770C4DAE

“中心”核心工作及目标

中心近期主要工作包括在场创作和在场研究两大方面。

在场创作分“精品工程”和“实验工程"两部分。“精品工程”拟采取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合作形式,每年选编出版一本“在场典藏”散文集;“实验工程”主要组织全国认可在场写作理念的作家,创作具有鲜明在场精神的作品。

在场研究分为三大板块进行。高端板块主要是通过与核心学术期刊合作,开辟“在场主义文学研究”专栏,约请国内文艺理论界名家撰稿,刊发具有在场精神品质理论评论文章。在创新板块,拟创办《在场主义文学研究》辑刊,每年编辑出版二至三期。在实验板块,组织全国认可在场写作理念的评论家,特别是中心研究部骨干,撰写在场视角下的文学评论和理论文章,条件具备时(不限期)结集出版。

在场主义创作研究中心立足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在场主义文学资源,联通“在场主义”文学创作和高校科研平台学术研究,促进、推动学校中文学科建设以及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