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硕士生导师 >> 正文

可晓锋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7-15 [来源]: [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

可晓锋,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现任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在场主义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绍兴文理学院文艺学专业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墨子学会会员、四川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郭沫若研究会会员、乐山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先后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子课题、四川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近10项,主持四川中文教指委教改项目重点课题等各类教研教改课题5项,主研省级以上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译文20余篇;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导教师等。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8.9-2002.6,就读于信阳师范学院(现信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

2002.9-2005.6,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

2016.9-2020.7,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艺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博士。

2005.6-2016.8,任职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期间晋升讲师,曾任校党政办秘书科科长;

2020.6至今,任职于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期间晋升副教授,先后任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院长助理、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研究方向

文学理论与批评、美学研究、文化研究等。

讲授课程

本科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现代西方批评方法、美学、比较文学等。

成果

(1)论文

“不期而遇”:文化自信理论与对话自我理论.差异.2022: 17-23.

对话自我:桥接自我与社会的间在.差异.2022: 72-102.

日常生活哲学与墨子思想.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4): 64-70.

阐释的世界视野:“公共阐释论”的对谈.社会科学战线,2018(06),整理人.

2016年文艺基础与前沿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17, 577-587.

在自信与对话中构建当代中国文论——2016年文艺理论研究前沿问题撮要.文艺争鸣.2017 (03): 150-158.

现代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诗性生存姿势——析冷雨桑诗集《小记录》的主题.文化学刊.2016 (03): 78-80.

墨子十论与日常生活.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S2): 25-28.

论朱德的文艺思想.党史文苑.2015(18): 33-36+46.

整体性“境界”.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46-48.

有趣叙述 叙述有趣——王小波小说思维略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2):112-113.

碰撞·融会·重建——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第20届年会综述.文艺评论. 2004(01):76-77.

(2)学术译文

心灵社会中的公民身份.中国比较文学,2022(04):2-11.

对话自我:一种个人与文化位置理论,差异,2022(01):32-71.

对话自我理论:反对西方与非西方二元之争.读书,2018(12):34-41.

(3)报纸文章

思政育德 文化育人 融合育才.中国教育报. 2025-3-17

创建双融一体五育特色文化育人模式,中国教育报. 2025-3-10

两个视点再回眸——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四十年(1978-2018)和七十年(1949-2019).中国科学报,2019-2-13.

在自信与对话中推动文艺理论研究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1-5

获奖情况

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1070413984@qq.com